咨询内容:

你还没有添加任何产品
发表时间: 2023-05-05 10:19:23
作者: 广东华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
点焊熔核是液态金属凝结的产物,因此熔核中心已被加热到金属熔点以上,其边界是以高温为熔点的等温面。研究焊件内部各点的温度分布对于理解熔核非常重要,形成过程很重要。
根据热传导原理,各点的温度变化是由该点瞬时输入输出热量与该点本身发热量之差的代数和引起的。热量输入或输出是由它与相邻点之间的温差引起的,各点的发热量为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电阻热。由于各点的电流密度和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各点的发热量也发生变化。对此的精确计算极其复杂。目前,在大型计算机上只能用有限元法对简单模型进行估计。
1、点焊加热时的电流分布 对于最常用的等厚钢板锥形电极点焊,接触电阻可以忽略不计,计算机计算可以得出通电开始时的电场分布和电流密度分布 .
随着焊件的加热过程,温度升高不均匀,各点电阻率不同,中心温度越高,电阻率越大,电流向外围扩散,电流密度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中心熔化后,由于液态金属电阻率的跳跃,电流分布也呈阶跃变化。 电流更多地扩散到外围。 这种现象称为缠绕现象。
2、点焊加热时的温度分布 加热开始时,焊件各点溢流相同,无热传导,故各点温升与各点发热量成正比, 并且在高电流密度下温度高。 进一步通电加热,各点的温升将取决于各点的发热和导热的结合。 热量总是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温差越大,热传导越快。 最后,当发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了。
对于点焊,焊接区的温度分布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在具有一定型号的大型计算机上计算后得出。 对于通常的点焊模型,忽略接触电阻。 各个加热阶段的高温区不同。 如果加热速度极快,在加热初期就会熔化,然后冷却得到环形熔核。 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接近平衡的加热方式进行点焊,这样可以获得重复性好、受通电时间波动影响小的熔核尺寸。
3、热时间常数从开始加热到达到热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段时间的长短与材料的热物性和厚度有关。 为了确定极板点焊过程中的加热规律,日本学者提出将加热过程比作电容器的充电过程,从而提出了热时间常数的概念。 认为加热类似于充电,温度呈指数曲线上升。 当达到3r时,认为已达到焊接参数下平衡温度的0.95。 并且认为超过3r的加热时间基本不再升温,只是浪费电能。